關於「難度」,我說的其實是......

給路線打星? 
看路線介紹,心中總有個疑問:那些難度是誰定的?
山行了好幾年,親身驗證:我可以說,完全是主觀的。
有好些詳盡介紹路線的網站,確實很有參考價值。只是,路線難度所在,有很多因素,有時也因人而異。

天時、地利、人和
容易?困難?事實上有好幾個因素,例如:
天時:天氣、溫度、日/夜行、風向
地利:崎嶇、斜度、路段種類、路況、最近有沒有其他人走過
人和:經驗、裝備、同行相助、身體狀態、精神狀況,
運氣

難?好難?很難?好很難?
-  事實上,「難」,也有分幾種。
有資歷的行山人仕會把路線分為數類:郊遊徑、山線(也有細分長短線)、澗線、 綑岸等。
「容易」的山澗路線,跟「容易」的郊遊徑比較,明顯是不同的難度。
「困難」的麥理浩徑,比上「困難」的隱脊,「難度」之處也有分別。
-  不同種類的路線,並沒有客觀等同的標準,即使是同「星」的路線,走起來也有不同的挑戰。
所以,由淺入深,永遠是嘗試新事物的王道。
-  更有趣的是,跟人走,感覺不困難,當自己領航/帶路時,難度卻像高了一級。
跟經驗人仕/前輩走,也是提升經驗/學習的方法。

這裡的難度定義
-  輕鬆路線:小朋友/老友記也能完成的路線,體能需求很低,路向也很清晰。路線例子有:家樂徑、大潭水塘、山頂環迴步行徑。
-  休閒路線:一般郊遊徑,不需要特別技巧/身手也能完成,或許要花點體力,路況也未盡完善,但只要慢慢來便可以完成。路線例子有:麥理浩徑、獅子山、大東山。
-  困難路線:會遇上困難的路段,如入林(有路胚可跟的林徑)、泥沙碎石路、手腳並用的陡坡、路況惡劣。路線例子有:蚺蛇尖、飛鵝山南脊。
-  挑戰路線:需要較深經驗、技巧/身手才能完成,路段包括:爆林(極不明顯/沒有路胚可跟的林徑)、險位(失手有高處墮下的風險)、長途、極容易迷路、地勢險要(如崖邊的小徑、需要不斷攀爬而上的陡坡)。路線例子有:狗牙嶺、青山腹地、石澗、綑岸。

金科玉律
1. 不要小看山
-  糧水帶多了,可以往後再用。
-  時間算長了,可以途中休息。
-  難度估高了,可以輕鬆完成。

但是,相反能不能?

2. 獨行乃大忌
不怕一萬,只怕萬一。
新聞上常屢見,豐富資歷、多年經驗,也會遇上意外失救,就是因為身邊無人知曉。

3. 山藝三寶:哨子地圖指南針
不是說要上過山藝訓練,才可以行山郊遊,但是,起碼也要有基本知識!例如:
-  遠足要帶什麼東西 / 穿什麼裝備?
-  郊遊時有什麼潛在危險(而且怎樣處理)?
-  給你哨子地圖指南針,怎樣使用?基本概念也總要有吧!